我们提供安全,免费的手游软件下载!
阅读背景
因在表演中用恶俗语句调侃京剧表演艺术家而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的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沉默近两周后终于道歉了。
事起于去年的“爱粉专场”,事中粉丝的喧嚣,事后向粉丝道歉,微博话题#张云雷粉丝相声界毒瘤#阅读量将近5000万。
张云雷事件中,粉丝衍生的舆情值得还原。
舆情梳理
粉丝怼媒体
11月23日,一段德云社演员张云雷、杨九郎2018年5月19日全国巡演北京站“爱粉专场”的相声演出视频开始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二人在台上用荤口脏话调侃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和已故去的李世济,张云雷受到舆论讨伐。我们推出了舆情观察:张云雷荤段子调侃老艺术家引爆舆论。
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指出,越是人气高,越需自我检视;越是“粉丝”多,越需做好表率;越是有流量,越需“谨言慎行”,树立正面形象。人气、流量和“粉丝”,绝不应是艺人恃宠而骄、恃宠而狂的资本。
北京晚报评论指出,被曝光的这段相声因为也是“旧作”,粉丝们认为有算旧账之嫌,如此袒护,未免还是讳疾忌医。之前的作品,劣迹不止一桩,恰好证明低俗、庸俗、媚俗是其顽疾,特别需要再次晾晒,以便精准治疗、对症下药。听到荤段子也大肆叫好,还容不得旁人批评,这样的粉丝,能起到什么作用可想而知。
对于媒体的批评,粉丝们不干了。
粉丝怼团体
针对张云雷用低俗语言亵渎程派艺术家,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11月26日声明,表示强烈不满。30日,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发声:支持程派艺术研究会,要求张云雷等道歉。
据自媒体“首席娱司令”盘点,面对京剧团体公开谴责,张云雷粉丝们还是一副高高在上,“没有张云雷,谁知道京剧”、“不是因为张云雷,京剧早凉了”等言辞,更是激怒了很多人。
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更是再次发声明谴责,直言张云雷对“粉丝”群体的偏激言论无任何约束。
粉丝怼曲协
11月30日,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发文,对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在表演中调侃侮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张火丁表示强烈愤慨并予以严厉谴责,同时呼吁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审查监督力度,加强监管惩戒,共同打造良好文化演艺生态。针对曲协的发声,张云雷粉丝们开始攻击曲协,攻击姜昆。
媒体观点
张云雷致歉,官媒发声观其后效
人民网: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相声作为一门长于民间、植根大众的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每一个从业者都要问一问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观众,是否对得起这门艺术。知耻近乎勇,希望涉事艺人真正可以做到他在道歉信中所说的“学好德、做好艺”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道歉是说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不再发雷语、碰雷区,不再恃宠而骄、忘乎所以,做到“敬畏艺术、尊重传统,严于律己、懂得感恩”,才是真正的道歉。张云雷道歉,不是句号而是逗点。艺德虽是老话题,但不可或缺,永远不能丧失。德在艺前,学好德、做好艺是每个艺人都须坚守的职业底线。文艺从业者有敬畏、有担当,有君子风仪、家国情怀,夯实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坐标,才能走得更远。
北京晚报:艺人不可无德,粉丝不可无脑 。作为艺人,犯了错不仅要道歉,关键要从内心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提升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知敬畏懂底线,学好德,做好艺。而作为粉丝,如果希望张云雷这样的“偶像派相声流量演员”能够成长为真正优秀的相声演员、艺术家,应该给予他真正的支持和爱护,給予他们监督和帮助,鼓励他多学习多进步,而不是捧杀。
河南卫视官方账号豫见天下:公众人物理所应当要背负更多榜样力量,也希望你能记住这个经历。它提醒你从这一刻起到以后,都要更加努力地弘扬正能量;记住你热爱的相声事业和曲艺,坦荡地在你的领域发光。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倡导良性理智的粉丝文化
人民时评《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指出,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成为关键。据媒体报道,2018年微博上的娱乐明星粉丝年度累计总人次达到167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迫切需要积极向上的引导。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线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
人民时评《推动“粉丝经济”行稳致远》指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亟待规范和引导。而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为自身带来负面评价。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作为文化娱乐产业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经济”同样要遵守市场经济对于诚信、法治的要求。如果任由“流量至上”等非理性因素野蛮生长,不仅将破坏这一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也将侵蚀社会诚信体系。
粉丝的爱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
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因粉成神,才是真的猛。粉丝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也是他们生而为人最自我、最赤裸、最勇敢的时刻,为了一个遥远的人可以付出包括生命的一切,这种澎湃的情绪可能淹没目标,可能反噬自身,可能感动世人,可能为害周遭。所以,做人不要做集邮粉、土豪粉、私生粉、后宫粉,做人要做实力粉、文艺粉、高智粉。
新京报网评论:本质上,在粉丝文化中,粉丝处在利益链的底端。社会的底层,会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而在粉丝文化的“底层”,粉丝却是一种相反的感受,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主人。但这显然是种虚妄的感受。一些人在疯狂地追星中,不惜破坏各种社会规则,以完成与爱豆的连接,但这不论对爱豆,还是对社会秩序,都是一股负面力量。
澎湃新闻社论:可怕的饭圈文化绑架了相声,绑架了舆论场的是非——控屏即是正义,流量就是力量。在恶劣的饭圈文化当中,粉丝的认知早已经扭曲。张云雷对京剧女艺术家开黄腔,不是侮辱,反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相关京剧社团出来维权,那就是卸磨杀驴。这种颠倒是非,恰恰成为了饭圈的主流,也正在绑架社会。
微信公众号“南周知道”:粉丝的爱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张云雷的困境,也是许多流量明星的困境。流量明星没有作品,或者说,他本人才是作品,他的全部人气都依赖于粉丝支持,没有粉丝,他们就没有流量,但终有一天,粉丝是会反噬的。要么赶紧转型成实力派,摆脱粉丝依赖,靠作品和演技说话;如果做不到,就多提升自己的涵养,不要犯错,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明星效应给粉丝带来正面影响。否则,偶像永远都会受粉丝羁绊,虽然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获人气,也得随时做好爆雷的准备。
舆情点评
粉丝群体在追星过程中,除部分张云雷粉丝怼媒体、怼团队的现象外,还存在有许多诸如锁场、集资、控评带节奏等盲目非理性的行为。当粉丝遇见偶像,理智败于疯狂。这种非理性的狂热吹捧,或许能在短期内给偶像艺人带来利益,实则是裹挟着毒瘤的糖衣炮弹。
荔枝时评指出,在大平台规则的默许下,各种刷量作弊软件盛行,已经形成一条坚实的产业链。在这个被媒体形容为“网络黑产”的链条中,粉丝是处在最底层的,是被“薅羊毛”的对象。但极少有粉丝对此感到疼痛,绝大多数人反而沉浸在一种虚幻的权力感当中。在这场“权力的游戏”当中,平等、客观、真实,永远只是台面话。水面上的数据光鲜亮丽,水面下的运作各种龌龊。走出这场游戏,才是粉丝发现追星意义的唯一办法。
正如新京报网评论所说的那样,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爱豆”与粉丝的关系。我还是更喜欢“观众”与“演员”这样的二分法,“演员”清晰地标示出人的职业属性,而“观众”同时则意味着一种距离感,这样的关系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上。理想的“粉丝”,需要向“观众”回归,哪怕你为“爱豆”花了钱,也仍然需要保持某种距离感,这是一个成熟的人应有的做派。